来源:齐鲁网
2021-04-15 15:36:04
2021年4月7日,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了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为地理与环境学院赠送锦旗,特地感谢山师学子祁明轩,一个不为人知而又暖意融融的故事徐徐展开。
三四月更迭之际,两则令祁明轩出乎意料的通知,带给了他如戏剧般独特的体验,也给他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两笔——成功考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骨髓样本与病人最终适配成功。校园里盛开的樱花在阳光下映射出斑驳的影子,宣告着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临。
“荐我热血,点燃他人生命之光。”从小在医科大学里长大的祁明轩,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成年后经常参与无偿献血的志愿活动。无论是身在家乡黑龙江哈尔滨、还是在学校山东济南,献血车上经常出现他的身影。“我知道献血在中国的普及度相比于国外来说较低,千人献血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与病人适配的骨髓也是极为稀缺的,我便一直把这些事情都记在了心上。”祁明轩在校期间总共捐献血小板20余次,曾作为学生代表在山东济南无偿献血推进会上发言。“一人为众人”的理念一直被他铭记于心,就连去北京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献血都是他必须要做的事,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两年前,祁明轩利用去北京中科院植物所学习的休息时间,来到了北京献血中心捐献血小板,留下了自己的骨髓样本。而令他惊奇的是,两年之后在等待考研初试成绩时,自己接到了来自北京红十字会的通知:骨髓与病人大致匹配上了。祁明轩心里明白,与陌生人的骨髓适配难度要比血液配型更高,基本上是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这几十万之一的概率,让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不断延续下去。
提及家长对于捐献骨髓的看法,祁明轩笑着坦白道:“其实最开始爸妈也是反对的,虽然他们认为捐献骨髓是救人的好事,但是同时他们也希望我健康。所以当他们联系了自己认识的医生询问后,发现其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只是过程中可能会比较疼后,便一直支持我大胆去做。”爱心加上勇气,才能构成新生,想来祁明轩是定不缺这勇气的,正如他所说:“忍受捐献过程中的片刻疼痛,便可以拯救一个完整的生命。这有何不可?”献血是尽可能多地补充血库的储备,而捐献骨髓是点对点的帮助,是切实地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无疑让祁明轩下定了捐献骨髓的决心。
“其实在北京那一次,我也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祁明轩随口提起了这一重大消息。在众人眼中如此庄重的决定,而在他眼中仿佛是应尽的义务。祁明轩用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诠释了爱与奉献始终在他的血液中流淌着,生生不息。
“考研考博,然后留在大学任教。”这是祁明轩一直以来想走的人生道路。他也为此做足了准备:大一有了考研的想法后,大二大三便一直努力学习,参加了各类大型比赛。辩论赛、挑战杯、大创、数模、GIS大赛、亚太建模大赛等诸多赛场都有他的身影。除此之外,祁明轩还参加了导师的科研项目,为考研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他的浙大考研“上岸”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真正做考研准备,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浮躁、压力、没有底气,增加了考研的难度。起初,祁明轩选择了一所相对稳妥的学校作为考研目标,但内心对更高远目标的渴望从未泯去。怀揣着破釜沉舟的想法,祁明轩毅然决然地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临时更换学校与专业。“我是9月份换的学校,10月份换的专业。心想反正大不了考不过再考一年,但是我得换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并为之努力。”
事实证明,祁明轩的选择是正确的。考研是一个持久战,如果没有热爱作为支撑,怎么抵挡得了无数个漫长难熬的日日夜夜?祁明轩决定后,便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每天早上6点起床,回到宿舍就已经晚上11点,因为觉得自己准备得不是特别充分,祁明轩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学习到凌晨1点左右才缓缓入睡。没有一个美好远方能够轻而易举地到达,“幸运+努力=梦想。”这是祁明轩在得知自己成功考研浙大以后,分享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句话。当闯过阴霾,跨过黑暗,追风奔跑的少年与暖阳相拥,才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